
上海夜色本来被灯光装点得很是炫目了,透过东方艺术中心的大玻璃幕,居然看到外面还在放焰火。能盛三百来人的小音乐厅,来自俄罗斯的女钢琴大师雅布隆斯卡娅正在进行钢琴独奏音乐会。
她已经七十有三了,但看上去,她绝不像这个年纪的人。她有一张娃娃脸,而且没有皱纹。她的手很指很粗很短,勉强能到八度,但是,她在键盘上的触键却十分灵巧纤细。两个月前在深圳大剧院听过她的音乐会,那一次效果不十分理想,主要感觉是那里的钢琴不够好,声音太闷。听起来也有闷感。而这次又在上海滩听她的演奏,仍然还有肖邦的玛祖卡,但其音乐的细腻程度,与音色的美妙感觉,与前大不相同了。她是俄罗斯正宗学派的钢琴家,很严谨,也很规范,她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。中规中矩,内在功力很深。听她讲大师班的课,她对音乐理解之深令人叹服。她要求学生很细,而且示范,不厌其烦,在舞台上有演奏大师的范儿,在台下讲坛,有教育大家的风度。从她身上能够感受到俄罗斯音乐文化之深广。
(观众席上的中外钢琴家)
她弹的曲目:莫扎特A小调回旋曲KV511开篇暖场,贝多芬D小调第十七钢琴奏鸣曲“暴风雨”是第二首,也是晚会上惟一的一个大曲子,很有激情,很有冲击力。接下来是李斯特改编舒伯特的两首《在河上》《纺车边的格丽卿》。中场休息时观众掌声不放,好容易亮灯,人们期待上半场会爆棚,结果,下半场她的情绪有所收敛,只弹了几个小曲子,都是肖邦的,玛祖卡三首,作品50,夜曲三首,降B大调、G大调、升F大调,最后一首是肖邦的船歌,升F小调。很优雅地结束了音乐会,当然还有热烈掌声加弹了两首安可,都是轻音乐,都是小品,她创造了安静的氛围结束全场。这个氛围非常惬意,很适合闭上眼睛倾听,不觉间睡着了,是人非常美妙的休息过程。连日来的疲惫与惊搅,还有那些拆迁的凌晨玻璃破碎声都像浆声划过一样,波纹远荡且渐次平复。人的情绪居然也可以像水面易划伤更易愈合。
(我们乘坐加长的悍马在上海街头经过,车身很长,车内可坐二十来人。)
评论